一、青刻法 在葫蘆生長期間,用尖銳的工具在葫蘆瓜皮的表面上刻劃,葫蘆繼續生長時,疤痕癒合所長出的瘜肉,就形成了自然的浮雕。
二、彩繪法 彩繪法其實就是用畫筆代替雕刻刀;用葫蘆代替畫紙,在葫蘆上做變化,是所有技法裡最容易做到的,只要有畫筆及顏料,每一個人都能在葫蘆上彩繪。
三、素雕法 以木刻技法在素色葫蘆上雕刻並且不加上任何顏料,分為陽刻和陰刻
1.陽刻
2.陰刻 是不損傷材料的刻法,刀刻書畫的葫蘆技法大部分都是採取以線為主的陰刻法,而陰刻法就是,先在葫蘆上作畫,然後運用淺刻法加以完成。
四、範製法 在葫蘆生長的時候就先把它放到模型裡面,例如瓦模或木模,也可以放到花瓶裡面去,待葫蘆成熟,形狀就會和模型一樣。〈圖中彌勒佛的肚臍正好就是葫蘆的臍〉
五、勒紮法 在葫蘆生長期間就用繩子或木條綁好定型,在葫蘆成長的過程中,用繩子綁住的地方會往下陷,其餘的地方會突出,成熟後就形成特殊的多肚形狀。
六、押花法 在葫蘆的表面用象牙、瑪瑙等用具壓或推,讓葫蘆呈現浮雕花紋,有立體感但不會傷了葫蘆的表皮。
七、戳刻法 創作主題是以葫蘆素材當作古樂器,用戳刻刀挑法。
八、匏塑法 匏塑必須以切割組合法來完成,組合時黏合的膠水可採用瞬間膠黏合,突破了匏塑法在立體雕刻的表現上受到限制的困境。
九、和風紙法 在葫蘆上貼上和風紙,作品呈現了異國風味。
十、金箔法 在葫蘆上貼上金箔,作品呈現金碧輝煌的效果。
十一、烙燒法 烙燒法就是用烙印的方式,在葫蘆的表面留下痕跡,古時候是用線香或燒紅的鐵棒,現在是用電烙鐵在上面作畫,電烙鐵的溫度及移動的快慢都會產生深淺不一的顏色,看起來就有多層次的感覺。
十二、浮水印法 所用葫蘆素材必須是剛採收的,用黑紙雕刻圖案後,將採收的葫蘆去外皮,即將雕刻好之黑色紙雕黏貼在表面上,移至太陽下曝曬,待一段時間等外表曬成黃褐色之後,將黑紙以水浸濕撕去即成。 十三、透雕法 分陰透刻及陽透刻,做鏤空處理,鏤空而多層次,顯現出立體的感覺,把枝幹雕在最內層,樹葉、人馬刻在外層,互相交疊。
十四、匏燈法 因為葫蘆本身中空,利用這個特質,將它做成燈飾,更添實用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