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葫蘆易裂易碎,不易雕刻也不易保存,特別是硬度不夠解決不了細部的雕刻問題,難以刻出理想的作品,雕刻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幾。因此,葫蘆炮製技術成了葫蘆雕刻的關鍵所在。葫蘆雕炮製技術在古時候因為是宮廷不外傳的技術,民間知道得很少。現在台灣的葫蘆藝術工作者,對於素材處理,由於葫蘆藝術才剛起步,大多是自行摸索。以下是台灣葫蘆雕刻藝術者最常用的三個素材處理步驟:

 

一、刮皮處理:採收後將大小葫蘆表皮刮乾淨,以利乾燥。

 

二、乾燥處理:日曬法、機器乾燥法。

 

三、防腐處理:

 

1. 水煮:水煮是為了殺菌和煮去瓜本身的甜味,避免引起蛀蟲,然後將裡面的瓜肉及種子全部掏空後晒乾。

 

2. 浸泡防腐藥水:所作防腐全部在瓠瓜肚肉部分,因為所有的蛀蟲是由裡而生,防腐藥水讓瓜肉鬆軟、木質部吸收再風乾。

 

3. 防潮處理:最後一道手續是將瓠瓜肚肉的鬆軟層處理成像外表的不吸潮特性。因此一個作品素材,從種植到成熟、採收、晒乾、防腐共需大約兩年之時間。

成熟的葫蘆收成後

刮除表皮以利乾燥

 

使用鐵湯匙刮除表皮

 

將葫蘆底部鑽孔以便做防腐處理

 

將刮好的葫蘆置於陽光下曝曬

 

浸泡防腐藥水

 

網頁設計:徐彙傑

攝影:全體隊員

資料整理:徐彙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