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與特性 孔版是利用印版圖文部份的網孔滲透油墨,非圖紋部份的網孔不滲透油墨之基本原理進行印刷,指凡是圖紋部份呈漏孔者印刷均稱孔版型版畫。 畫面會留下網目的痕跡,色彩濃淡有致,因為裝飾性較強,常用於工業印刷上。 事實上最具絹印版畫雛形原理的就是繕寫版(運用網版油印機),原是一般中小學油印講義用的,將文字繕寫代以形象描繪,再加以套色等。 製作孔版的工具 版材:絹版、紙雕孔版 工具:洗衣粉、筆或刷(毛筆、毛刷)、藥墨、感光劑、香蕉水、絹框、洋干漆紙、曝光檯、C型夾、刻刀(搖點刀、滾點刀、刮刀)、顏料(染料、油性顏料)、感光膠片、色盲片、感光性照相軟片…… 孔版的製作 首先以鋼針在備妥臘紙表面上刻畫挖孔,接著再將臘紙貼於網框內,用滾筒上墨滾在網版表面,墨色通過有漏孔眼的版材,漏孔到版下的紙張上。這種「透過式」印刷,因給墨裝置在網面之上,而紙張是放在網面之下,並且用橡皮刮刀印刷,作品是正面性圖紋,這是與凸、凹、平三種版式所印的反面性圖紋(左右相反)不同之處。 孔版是運用「遮擋與露空」的原理,製版藉用型紙模板黏貼(西元十八世紀中國開始使用),水油性塗料填塞、反轉成感光乳劑沖曬(1914年美國發明)等方法,造成網面鏤空的圖形,印刷時網上的顏料經由橡皮刮刀之擠壓力,透過網孔下達被印物表面。 絹印的優點有:可同時上墨與印刷;圖像無左右顛倒之顧慮;操作方便;被印物無大小限制;墨膜濃厚色彩鮮艷;覆蓋力大;創作上深具寬潤之塑造性與適應力。 孔版的應用 在孔版印刷中,最古老的印刷方式是型版(鏤版)印刷。型版自古以來多用於織物印花和牆壁印畫,近代在少數物品上也有應用,如包裝箱體上印字。但型版用於織物印花,始終為其發展中的主流。直至型版發展演變到現代的絲網印刷之後,它的適用範圍才逐漸擴展開來。 如今已被應用於各種材質製品的表面印刷,幾乎無所不印。然而由於型版印刷的自身特點和歷史的局限,用型版印刷的事例甚為少見,而研究印刷史的專家學者又多以印書為主線,談印刷必談印紙、印書。 印花術和印刷術印花術和印刷術本質上沒有區別,我國古代的印花術,大致可分為孔版印花和凸版印花兩大類。 孔版印花的前身是型版印花,後來發展成為現代的絲網版印花(包括平網和圓網)。凸版印花的前身是木刻版印花,後來發展成為現代的銅版滾筒印花。 無論是孔版還是凸版印花,都是用刷或刮的方式,把印墨(漿料)從印版上轉移到織物或其它物品上,以複製出花紋或圖形。這裡常被印染行業稱之為“刮印花”和“刷印花”的工藝過程。 其實印花術就是印刷術,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隔行如隔山,行業之間各以家族傳授技術,談不上彼此交流, 導致印花業和印刷業之間的長期隔離,把本來是同樣的技法視為毫不相干的兩種東西,這也是歷史的必然。 但是即使如此,史學家還是把孔版繪製的敦煌千佛洞壁畫看成是印刷藝術品,而未把古代孔版一概排除在印刷術之外。 其實敦煌之孔版印刷與當時南北朝時期(公元356年至 581年)盛行的孔版織物印花,工藝方法上沒有本質區別,都是用鏤刻的型版將色漿刷拭到承印物體上而製出圖形。 社會在進步,技術在發展,主要用於印花術的鏤刻型版,經過不斷革新、改良,己發展成為現代絲網印刷。如今絲網印刷成了孔版印刷的主體,儘管仍為印染行業大量採用,儘管仍被印染業稱之為“絲網印花”、“篩網印花”、“篩框印花”等。 然而就是這個“絲網印花”,已被廣泛用在各種材料、製品的表面上印字、印畫。所以沒有人再否定印花術和印刷術的統一性,幾乎所有的現代印刷書刊都把包括織物印花在內的各種用途的絲網印刷,統統歸入了第四大印刷方式---孔版印刷。 作為第四大印刷方式的孔版印刷,它也有自己發生與發展的歷史,對上述各種發現的分析研究表明,我國是孔版印刷的發源之國。 型版印刷實際上型版也是一種雕刻版,也就是夾纈印花,但囿於以印書史為主線的研究方法,有的學者一方面把型版印刷列入了雕版印刷的範疇,另一方面又在考證印刷術的產生年代時隻字不提型版印刷,致使關於印刷發明年代的結論顯得不夠嚴密完整。 型版印刷起源於春秋戰國之交,盛行於秦漢之間,高度發展於隋唐時代。毫無疑問,這一結論更加豐富了中國發明古代印刷術的內涵,再次證明中國是世界上發明印刷最早的文明古國。 有些文獻說,型版印刷源於秦漢(公元前220年---公元8年)這是不正確的。宋朝高承著《事物紀元》第384頁“夾纈秦漢間始有”,指夾纈印花術於秦漢時期出現。 所謂夾纈,照字面解釋,夾是從兩方相對夾持,指夾版的操作,纈是印了花紋的絲織物,指印花的成品,夾纈就是將絲織物夾在兩塊鏤刻相同花紋的型版之間,從兩面施印而成印花絲織物的工藝。 顯而易見,夾纈印花是技術上更複雜的型版印花術,用兩塊型版夾夾緊織物後印刷,可以實現兩面花紋的精確套印,比用一塊型版印兩次更先進。 最值得注意的是1978年至1979年,江西考古工作者在貴溪縣漁塘公社仙岩一帶的春秋戰國時期崖墓群,發掘了其中的14座墓葬,出土的200餘件文物中,有幾塊印有銀白色花紋的深棕色苧麻布,就是用型版印刷製作出來的。 這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最古老的型版印刷文物,證明我國早在春秋戰國之前(公元前500年左右)就有了型版印刷術。 |
絹網機台調整
絹網製作---上顏料 刮版 完成 完成作品
孔版製作工具---刮刀
油性筆和感光底片
孔版製作工具---油性顏料
孔版製作工具---絹網
孔版製作工具---印刷台
反光劑補漏洞
對位
上顏料
絹網印刷
完成品 |
資料收集:全體人員 |
錄影:劉 瑄 |
記錄:連 真、李嘉羚 |
網頁設計:劉 瑄 |
攝影:全體人員 |
指導:董惠菁、黃源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