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軟體應用丙級技能檢定術科測驗第二站文書處理文章繕打題庫
繕打文章注意事項:(在Word97中完成以下設定將可繕打出相同的結果)
1.打字前請先執行[檔案]\[版面設定]\[上下左右邊界]各2公分
2.執行[格式]\[字型]\[中文字型]設細明體,[英文字型]設Time New Roman
3.英文單字與英文單字之間加按空白鍵,英文單字與中文字之間不用按空白鍵。
特殊按鍵功能一覽表
按 鍵 |
說 明 |
按 鍵 |
說 明 |
Home |
插入點移至最左邊 |
End |
插入點移至最右邊 |
Insert |
切換[插入]與[取代]模式 |
Ctrl + A |
選取全部的文字 |
Ctrl + H |
執行[取代]的功能 |
取代時按ALT + A |
執行全部取代的功能 |
Ctrl + 空白鍵 |
中文與英文輸入法切換 |
Ctrl + Shift |
輪流切換至各種輸入法 |
Ctrl + , |
,(逗號) |
Ctrl + ’ |
、(頓號) |
Ctrl + . |
。(句號) |
Ctrl+? |
顯示符號對映表 |
Ctrl + ; |
; |
Ctrl+Shift+: |
: |
Ctrl+Shift+/ |
? |
Ctrl+Shift+1 |
! |
Ctrl+Shift+9 |
「 |
Ctrl+Shift+0 |
」 |
Ctrl+Shift+[ |
【 |
Ctrl+Shift+] |
】 |
第十六題
什麼是「複合式纜線數據機」?簡單地說,就是同時利用有線電視網路和電話網路的數據機。這種數據機要接兩條線:一條線是有線電視網路的纜線,用於下載資料到使用者;另一條線是電話線,用於傳回控制訊息。利用纜線來下載資料,是因為纜線有巨大的頻寬,每一個6MHz頻道的下載速度可達30M BPS。利用電話線來傳控制訊息,是因為大部分的有線電視網路不是雙向系統,沒有回傳頻道可將控制訊息傳回去,因此利用大眾化的電話數據機來傳遞。如此一來,可將兩種網路的優點充分利用,構成一個有去有回的完整系統。
第十七題
Microsoft for NetWare目錄服務管理員是微軟NT Server上的外掛服務產品,它提供了NT網域上的主要網域去同步並管理NetWare 3.x Bindery為主的Server上的帳號資料庫,安裝後僅提供單向同步,也就是由PDC上去同步NetWare,在NetWare Server上所建的帳號並不會同步到NT來。安裝時NT Server PDC上須有NWLink IPX/SPX傳輸協定和GSNW,且最好能安裝NT 4.O Service Pack 2以上,安裝時出現的二個選項DSMN及DSMN的管理工具,說明了DSMN的管理工作可在網域的任一成員上安裝,而DSMN當然一定要在PDC上。
第十八題
一般大眾認為,傳統的企業運算環境,往往有以下缺點:太過於複雜、安全性及穩定性不夠、應用軟體的特性、功能、以及應用系統並不能被每一個使用者所運用、對於桌上型系統的管理及升級的費用過高、要開發並且佈署一個應用系統所需的時間過長。這些缺點都可在Java的運算環境中獲得解決!這不但是Java被採用為佈署應用系統最新方式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由於Java具有跨工作平臺作業的特性,因比已成為企業採用的最佳考慮因素,使用者也不致浪費了原本在軟硬體上的投資。
第十九題
ESP標頭可提供資料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確保不被外人竊聽。認證、加密和解密的方法可由收送雙方決定。TCP協定可傳送及保證送達網際網路上的突發性資料(Bursty Data),但卻無法支援群播和有效保證即時性資料,因此IETF訂定了ISA(Integrated Services Architecture)標準協定組,其中包括了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協定來解決此問題。RSVP協定可以對某特定流在端點與中間的路由器建立並保持其服務品質,其主要定義了應用服務如何預約及釋回網路資源,使得網際網路有能力來保證資料傳送的服務品質。
第二十題
如前所述,Internet的兩個主要成功因素是一產官學合作及公開化的技術研發。同時這兩個因素也造成了許多公司的成功(如Cisco、Sun Microsystems 等)、公用軟體標準(TCP/IP)的廣泛使用、及公開化技術交流的標準組織等。對於新一代的Internet而言,相關研發行動已進行多年,有些技術已經成熟,有些則仍是熱門的研究話題,尚未定案。Internet2計畫及NGI計畫的投入,只是催化這個演進過程,也就是加速產官學結盟的形成、加速技術的標準化及縮短給廠商的技術移轉。
第二十一題
整合服務(Integration)的主要工作,是要使分散系統與現有的有線網路能作訊息交換,即作傳輸媒介與位址的傳換。此工作主角,便落在埠接器(Portal)上。分送服務(Distribution)的主要工作,是將分散系統內的資料送至正確的位址上。在IEEE 802.11標準上,並未訂出此服務要如何將分散系統內的資料送至正確的位址上,但說明了要達成此工作所需必要資訊,這些資訊將由聯結服務(Association)、取消聯結服務(Disassociation)、重新聯結服務(Reassociation)等來提供。
第二十二題
在Java及「網路電腦」這個話題提出之後,由昇陽、甲骨文、IBM等廠商為核心的Java擁護者,與Wintel陣營,展開了一場誰是未來的主流之爭,Wintel陣營認為運算的核心應該分散在Client端,伺服器的主要功能在於管理及檔案存取,分散式管理才是未來企業的真正走向;在昇陽的未來的藍圖中,以「Big Server、Big Wire及Small Client」,作為進軍企業用戶的利器,此舉無異是為了保護原有大型主機及伺服器市場,用戶可以不必再考慮未來汰換舊有桌上型系統的問題。
第二十三題
一般而言,一個區域內所需考慮的頻寬需求有幾類。以下將從問題考量為出發點,再針對問題做分析與解答,以進一步有效的規劃出頻寬的需求與擴充的能量。特殊與一般的應用程式:一般的文字、檔案的更新、刪除、增加並不需要特別的頻寬,Ethernet的lOMbps或token Ring的16Mbps應綽綽有餘,只要在一個網路區段的node數不要太多(一般以不超過30個node為限)。然而特殊應用的軟體,如汽車風動、航太工業、氣象預報等則很有可能在一個網路區段中只有一到二個nodes。
第二十四題
其中CT2除了在歐洲的部分國家使用之外,其餘大部分建於亞太地區,然而在其他通訊服務系統競爭下,CT2並不被看好,至於其他三種系統皆屬於微蜂巢系統,可與蜂巢系統合作並補其不足,以提升頻譜使用效率。
DECT目前已成為歐洲的數位無線通訊標準,各國將保留1880─1900MHz的頻道供其使用。其應用有二大類,包括GIP(GSM Interworking Profile)將DECT的基站視為GSM的一個基地台控制器,藉此與GSM系統聯結;以及第二類的GAP提供家用電話、公用基站、無線電交換機與無線用戶迴路的服務。
第二十五題
隨著公司業務的成長,辦公室擴張,公司內部的網路系統也像小樹苗漸漸成長茁壯一樣越來越大,到了一定的程度後,還會開花結果,分株形成另外一棵樹,也就是產生了分枝辦公室(Branch Office)。兩個辦公室相隔了一段距離,分屬兩棟辦公大樓,如何讓兩個辦公室內的網路互通有無,就是隨之而來的挑戰。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後,筆者在此提供一個花費不多的方式,讓您不用購買昂貴的路由器,大費周章地再佈線連結兩個辦公室。如果您用的網路作業系統是Windows NT 的話,只要使用數據機,透過電話線,就可以連接兩個網路。
第二十六題
當然使用此一方式,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再加上駭客高超的技術,缺一不可,但並非人人皆有此能力可以截取到資料,因此筆者親自上網申請認證,在申請憑證的過程中,原想使用假IP攻擊法來試試,但此行為卻會觸犯法律範圍(別因小小的好奇而讓您深陷囹圄,畢竟Hacker與Cracker只有一線之隔),所以只能以正常程序申請,填寫各項資料,同時監控資料封包,這時發現了一個從以前就存在的有趣議題,只是許多人會忽略了它,所以在此提出與各位共同來討論。
第二十七題
一、 雷射:雷射是一非常高頻率的振盪器(Oscillator)。一般而言,雷射光束是在一兩旁邊各有一鏡子的圓柱形介質(Medium)中所產生的。圓柱形介質的主要目的在於將其內光束的能量加以放大,鏡子則使得光在左右兩側間來回振盪。是以一雷射又可稱為光學振盪器(Optic Oscillator)。由於光在圓柱形介質間來回振盪,因此我們可假想成有兩束光源,一束光源從左向右行進,而另一束光源則從右向左行進。
第二十八題
HFC網路有一個特性是:接上HFC網路的設備只能聽到頭端送來資料的訊號,我們稱這個方向為下行(Downstream),而聽不到由其他設備送回頭端的訊號,這個方向稱做上行(Upstream),兩個方向是占用不同頻率的頻道。在乙太網路裡就沒有這樣的情況,只要接上網路的機器就可以知道現在是不是有別的人正在網路上傳送資料。故HFC的這種特性會對制訂HFC網路通訊協定有所影響,我們來看看欲透過HFC網路來傳送資料,可以設計那些網路通訊協定,不過有個很重要的問題得先了解,就是「同步化」。
第二十九題
Internet Phone的出現可以說是真正開始讓人感受到網際網路也可以提供原本通信網路的服務,而且成本低廉。比如在學術網路上的兩個使用者只要透過兩台連接於網際網路的電腦就可以進行交談,不論相隔多遠都只要付市內電話的錢即可,如果電腦是直接連上網際網路,而不是撥接上網,則連一毛錢都不用付,想聊多久就聊多久!這種利用分封技術為基礎的網路電話目前雖受限於頻寬的不足而影響語音的品質,但是網路技術的進步終將會克服這項瓶頸。目前許多廠商已看好這個新興的市場,而紛紛投入發展網路電信的相關技術。
第三十題
其實,看似言論烏托邦的網際網路,到處充斥著怪異與矛盾的現象。雖然媒體謳歌網路讓知識流通沒有邊界,但網路塞車現象屢見不鮮。台灣學術網路尖峰時段塞車嚴重、連線速度緩慢,比起真正的高速公路有過之無不及。另外,由於校園網路號稱可以免費使用,許多使用者整天開機,「掛」在網路上,大小事情都用網路聯絡,有時連距離很近的兩個人,不去利用快速方便的電話,卻要在網路上Talk等等,實在是很浪費網路資源,要是遇上網路塞車,其令人有咫尺天涯之嘆!
第三十一題
有線電纜網路系統就是提供頭端與用戶端之間雙向傳輸的功能,並將數位資料經過調變(Modulation)之後以類比訊號傳送。為了在此系統中提供雙向的資訊存取服務,頭端除了要配備光訊號接收器以接收用戶端在上行(由用戶端至頭端)頻道傳遞的訊號,且根據用戶需求分配合理的頻寬外,同時須具備解決碰撞的機制,並將相關控制資訊由下行(頭端往用戶端)頻道傳給用戶端。此外,在頭端架設路由器與網際網路相連,及設置 WWW 快取伺服器,可以使用戶端透過有線電視數據機進行網際網路存取,無需打電話播接,也無連線時間過長的顧忌。
第三十二題
目前大部分的網路使用者均透過公眾電話網路線連上網際網路,其連線速率為2.4-33.6 Kbps,雖說ISDN可提供64-128 Kbps的傳輸速率,但因中華電信公司所提供之ISDN門號尚未普遍,使用者的比例尚屬偏低。而今年下半年推出之56Kbps撥接式數據機,由於ITU傳輸標準尚未制定,國內各家ISP業者雖有少數已嚐試提供56Kbps的撥接服務,但多數仍在觀望中,尤其洛克威爾公司又於十月底剛發表的CDSL技術,可提供1Mbps的下行傳輸速率,因此未來56Kbps撥接式數據機在市場上之佔有使用率仍未可知。
第三十三題
在全美各地大規模的測試實驗計畫中,有部分區域已進入商用階段,並且有巨額投資將現有網路升級成雙向HFC網路,用戶每月只要付 US$40 左右就可以快速連上網際網路。而在國內除了有寶福有線電視公司在台北萬華、中正區從事相關的實驗計畫,實驗規模為一百戶,採用的是3Com、Hybrid以及West End的有線電視數據機外,新竹的竹視有線電視公司在科學園區亦有實驗計畫,採用的是3Com、Hybrid以及LAN city的產品。這兩個實驗計畫都是由T1連上HiNet,以提供網際網路存取服務。
第三十四題
56K數據機始於96年下半年問市,其傳輸資料的速度,與當時的主流機種28.8K相比較,效能顯著增快許多,但其市場接受度及銷售量卻一直不盡理想,業者認為原因之一是數據機廠商一直無法同意單一的業界標準。目前市面上較著名的兩種56K數據機標準,一是由Rockwell 及朗訊(LU)推出的K56Flex;另一則是由已被3Com收購的US Robotics所推出的X2標準。兩邊陣營壁壘分明,產品互不相容,使得許多消費者及網路連線服務業者在業界尚未達到統一的標準前,不願作購買的決定,因而影響到銷售績效。
第三十五題
●1997年8月28日,法國的Fernand Portela先生宣稱Netscape Communicator for Windows 95/NT 4.03版以前的軟體出現兩個JavaScript的嚴重缺陷,當使用者配置Netscape記憶電子郵件POP所需的密碼時,惡意的網站伺服器操作員即可劫取該密碼。是項安全漏洞已經告知Netscape並被立刻修正。
●1997年8月7日,Ben Mesander先生證實了微軟IE的Java安全漏洞。該漏洞可以讓網站伺服器的操作員用以竊取使用者的檔案,即使使用者有防火牆的安全防護亦不能倖免。這一個問題波及微軟IE 3.0與 4.0的版本,Macintosh不受影響:Netscape瀏覽器如果設置HTTP Proxy Server也會受到影響。使用者可以取消Java的方式加以防堵。
第三十六題
在DSL Lite的典型應用架構下,用戶在家中可不必再裝設分歧器,即可將語音與數據傳輸信號分離,且不需專業技術人員至用戶家安裝,只需將所購買的DSL Lite 的Modem連線至一般家中的電話插座即可,消除重新佈線的煩瑣工作,達到隨購隨裝即用(Buy & Plug & Play)的特性與低價提升傳輸速率的解決方案。
DSL Lite 為消除用戶端之分歧器,以降低成本,在設計上只使用到550 Khz的頻寬,與原先之ADSL使用至1.1MHz的頻寬相較之下,犧牲了部分頻寬未用,以致DSL Lite的傳輸速率低於原先的ADSL (或稱為full rate ADSL)。
第三十七題
對於使用者而言,它不是完全透通的,有些程式應用很可能會莫名其妙地被阻擋在門外;當有新的程式應用或是TCP/IP的服務要增加時,必須要重新開發新的過濾器;使用者在網路上所能使用的程式應用數目,以及服務項目,受到代理器的數量限制,不能任意加添。以一個檔案傳輸(FTP)的相同實例來看,在應用程式層的過濾方式可以用應用程式閘通道(Application Gateway)來實現。比較先進的防火牆在這一方面都做了一些補強措施,只讓真正在檔案傳輸狀態的資料封包能通過防火牆。
第三十八題
國內電子商務的推動速度及深度與國外比較起來有相當大的差距,目前的一些企業的測試,都只能視為起步階段。舉例而言,在國外已經相當盛行的電子書店、電子花店、電腦資訊產品、電子訂票系統,在國內都尚未能等量齊觀。如果就各垂直產業的進展加以分析,電子書店是國內電子商務起步較早的一個行業,各大出版主或流通業者大部份仍僅止於評估或測試階段,例如金石堂以寄放在Acer Mall 的方式先行測試,天下及遠流則已經有一個完整的線上購書的架構,而網路上專業的書店(Internet only)例如博客來,也已經準備的相當完整。
第三十九題
ANSI與ETSI已決定採用DMT(Discrete Multitone)為ADSL的調變方式,因ANSIT 1.413的標準業已產生,各電話公司均已展開部署ADSL設備,唯恐在這場高速傳輸服務的競爭中缺席。
ADSL的典型應用架構,由於同時提供語音與數據傳輸服務,須於用戶家中及電信機房中裝設分歧器(Splitter),將語音與數據傳輸信號分離,故導致ADSL設備成本上升,價格昂貴,且須由專業技術人員至用戶家中,將電話線重新佈線並裝置分歧器方可使用。在電話公司方面,亦須花費巨額投資,於各個電信機房加裝分歧器及DSLAM等設備。
第四十題
「行業萎縮」的效應若再加上我國加入 WTO 組織、市場開放的因素,便是加乘的效應,這些效應在過去可以看到的例子是保險業,外國的保險商在我國市場開放之後,這幾年挾其服務的效率與品質已搶佔了頗大的市場版圖。其他諸如貨運、金融、食品等行業不可避免地將迎戰另一波衝擊。跨國性的公司本來就有獨特的行業經營模式,若搭配Internet為工具,便更容易接觸到終端客戶,國內廠商若不能妥善因應,將可能出現我國中小廠商直接迎戰裝備優良的跨國企業的局面。
第四十一題
二、 目前的網路管理系統都是採用集中式的管理,網路/系統管理者必須透過特定的工作平台才能監控網路的情況,這樣的地域限制,可能使網路/系統管理者無法對網路狀況做最具時效性的處理。
三、 管理應用程式的開發因管理系統高度相依於工作平台而變得複雜,因為各平台並不相容,所以必須針對不同的管理系統開發不同的管理應用程式,增加軟體開發的成本。
四、 支援不同網管協定︵SNMP/CMIP︶的設備自成一個管理網路,必須由不同的管理系統管理監控,彼此無法整合。
第四十二題
然而令人頭疼的是,如果你用無線電來當傳輸介質的話,單單利用基本的調變方法,是沒有辦法在目前受限的頻帶下傳遞大量的資料。當然事情也沒有這麼糟糕,為了解決在無線電環境下頻寬過小的窘境,展頻(Spread Spectrum)技術自然而然就被提出來了,展頻技術的方法有兩種,一種叫做直接序列(Dirrct Sequence),另外一種叫做跳頻(Frequency Hopping)。這兩種技巧都是利用一個虛擬雜訊碼產生器(Pseudo Noise Code Generator),來產生虛擬雜訊碼,利用這個特殊的虛擬雜訊碼與原調變後的訊號相結合而達到展頻的目的。
第四十三題
由黛爾與亞瑪森經營線上銷售PC、圖書的成功案例,電子商務彷彿就是扭轉局勢、以小摶大的萬靈丹。但在國內業者大舉投入的同時,卻往往忽略了基本環境的異質性,導致業者紛紛表示國內目前線上購物市場呈現「外熱內冷」的結果。
一、 國內外網路環境差異:據IDC估計,1997年全球網際網路使用人口已破8,000萬人,預估2002年可達到3.29億人。然國內線上購物市場受到下述五點因素影響,網際網路是否能夠和零售端點、郵購、電視購物一樣,成為具高度影響力的通路,仍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第四十四題
由此可知,Dell 經營線上購物成功,是經過有效規劃,善用企業原本的優勢,契合市場機會,而非人云亦云、盲目上網。國內業者企圖經營線上購物業務時,不妨考慮是否也有相類似的條件或是其他利基。
由藍色巨人IBM、媒體巨擘Time Warner集團與軟體霸主Microsoft經營線上購物中心Avenue、DreamShop與線上服務業務MSN的前例來看,僅憑藉大量資金、專業技術便想在線上購物市場大小通吃的作法不切實際,缺乏本業專門領域知識(Know-how)往往會遭致失敗命運。
第四十五題
於是有人就針對無線區域網路提出了一個比較好的媒體存取控制協定,叫做CSMA/CA,這個協定其實跟原本在Ethernet上所使用的CSMA/CD很類似,差別在於CSMA/CD是送出資料之後才偵測是否遇到碰撞;然而由於無線訊號的特殊性質,並沒有辦法做有效的碰撞偵測,因此新的協定CSMA/CA 並不做碰撞偵測,而是採取避免碰撞(Collision Avoidance)。也就是說在發現大家都沒有送出資料之後,先等待一段時間再送出資料,而因為這段時間是用數學機率的方式產生,每個人等候的時間不同,因此資料的碰撞機率便大幅降低。